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常态长效巩固国家卫生县
【巩卫进行时】“爱国卫生月”已到,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2023-04-11 来源: 浮梁发布 访问量:

爱国卫生运动小知识

1.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2.爱国卫生运动是什么时候发起的?
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此同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
3.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1952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70多年来,我国爱国卫生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等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家卫生城市比例达到57.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二是传染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有效降低了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SARS、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社会群防群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爱国卫生运动在1998年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群健康状况大幅改善。
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也为经济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国际社会称赞。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给予了“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的高度评价。

爱国卫生个人如何做

爱国卫生运动是人类卫生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那么对于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保持社交距离
鼓励娱乐、休闲、餐饮等公共场所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倡导公众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进入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较为密闭的场所时佩戴口罩;公共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必须佩戴口罩。

(二)勤于洗手
广泛宣传“七步洗手法”,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勤洗手;倡导公众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照顾病人时、制备食品前后、饭前便后、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外出回家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三)分餐公筷
号召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和使用公勺公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托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分餐制;鼓励饭店、餐馆提供分餐服务,在醒目位置设置“分餐分食,公筷公勺”宣传提示。

(四)革除陋习
倡导健康文明饮食,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生肉、草乌等陋习,少食腌肉腌菜等腌制食品,普及识别有毒野生菌知识,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饮食新风尚。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回顾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峥嵘岁月可以发现,在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实做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是我们能够早日战胜新冠病毒的强大基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更应责无旁贷地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到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潮中来,以实际行动清洁家园,革除不良卫生陋习,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相关知识链接

17张老海报,读懂“爱国卫生月”!

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日后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逐一告别了历史舞台,爱国卫生运动却延续至今,并在本次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夯实了人民健康的环境基础。

下面,健康局就带大家透过17张具有浓浓年代感的老海报,去认识“爱国卫生月”。

▲除尽四害 身体健康

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除四害”运动正式以“卫生领域的人民战争”的庞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持续至1970年代。

▲除四害 丁浩 195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四害”之中,麻雀因目标最大,最易发现,且比老鼠、苍蝇和蚊子好对付,从而成了人们重点清除的对象。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扑杀麻雀2.1亿余只。

▲大家都来打麻雀 毕成 1956年

需要正视的是,1959年春,因上海等大城市的树木相继发生严重虫灾,有些地区行道树树叶几乎全被害虫吃光,生态遭到大规模破坏,扑杀麻雀的错误才得以逐步纠正。1960年后,臭虫取代麻雀,成为“新四害“

▲人人动手消灭苍蝇 1970年代 北京市卫生教育所
1960年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在先后召开的全国农村和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议上,重点介绍、推广了山西秸山县、广东佛山市两个改造旧农村、旧城市卫生面貌的先进典型经验,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在城乡都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人民保健事业 1956年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60年春季,全国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议在佛山举行,会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张凯做出重要指示:会议号召学佛山、赶佛山、超佛山、以古老的城市佛山为榜样,迅速的改成城市的卫生面貌,从而把城市的卫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适应城市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除害灭病人寿年丰 哈琼文 1959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5年, 卫生部开始试点在农村地区培养半农半医人员。由于这类医务工作者不脱离农业生产集体劳动,所以被称为“赤脚医生”。

▲动员起来 讲究卫生 减少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

赤脚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具备初步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地方病, 对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周昭坎 1965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赤脚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具备初步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地方病, 对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赤脚医生遍山村 合作作医疗气象新

▲山村医疗站 刘志德 1975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截至1976 年,全国农村已有150多万名赤脚医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日后成为了出色的基层医务人员。

▲1978年4月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成立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也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丰富扩大。自1987年起,每年3月被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爱清洁 搞卫生 1982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爱卫生 讲文明 沈绍伦 198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讲究卫生 预防疾病 198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请不要随地吐痰 1983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防病毒性肝炎 1983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廖宝珠 1985年  北京市卫生教育所

教育、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防疫事业的有效工作方式,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虽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都通过政治、医学和社会等多领域的共同动员,提高了全民生活质量、卫生素质及健康水平

文章来源:景德镇市常态长效创文工作指挥部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