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与重点民生 > 公共法律服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60025/2022-13057
一图看懂民法典构成
发布时间: 2022-03-14 来源: 浮梁县司法局 访问量:

    中国首部民法典包含哪些内容

中国首部民法典由7编加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构成。第一编为总则,之后依次为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

在各分编中,重大创新和亮点要属人格权的独立成编。人格权独立成编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维护。

这种“总则——分则”的篇章结构,与中国所属的大陆法系中的德意志法系背景有关。据中国法院网报道,德意志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普遍采取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将民法典中普遍适用的共性、一般性、基础性规则规定于总则编。在此基础上,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要与民法总则进行协调。

因此,民法总则在整部民法典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而为民法总则奠定基础的,是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立法理念和时代背景。

从通则到总则,民法典纲领发生了哪些变化

民法总则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对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定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发展。其中,民事活动应遵循绿色原则、保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等新增条款,体现了民法总则融入中国特色,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

在制度安排上,民法总则的变化对社会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如被称为“好人法”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八条,通过维护救助人权益,打消了人们不敢做好事的困扰。第九十六条设立的“特别法人”,在制度层面赋予组织法人合法地位,有利于民事活动的开展及责任的归属。

民法总则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对民事案件的判罚上。自201710月民法总则正式实施以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民法总则为法律依据的民事案件判决书多达52.3万份。其中,案由涉及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的判决书有38.9万份,占到判决书总数的74.4%。在民法总则正式实施后,超过七成的案件都与合同纠纷有关。

从民事合同纠纷的具体判罚来看,民法总则在正式实施后,对现行民事单行法的判罚依据进行了有效的扩充。例如,当合同受新冠肺炎等不可抗力因素阻碍时,在判罚过程中会酌情调整民事责任的承担情况。

此外,民法总则的变化还体现在为未来立法预留了解释空间。如第一百二十条指出的,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种措辞既充分考虑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现实的影响,又为新技术发展可能产生的新问题留足了空间。在民事案件判罚的应用上,这种“留白”的方式也为判罚尺度预留了空间。通过裁判文书可以发现,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判罚过程中,会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严格的侵权定性,以此来衡量判罚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