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八届五次会议
第5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雪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江西省中医药条例》,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龙头引领。县中医院是浮梁县唯一一所中西并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景德镇市卫生学校的定点教学医院,承担着全县及周边区域内近40万人的诊疗和急救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8364.8㎡,建筑面积21703㎡,编制床位299张。现有职工35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77人,硕士研究生5人。院内肛肠科、康复科已建成省重点中医药专科,针灸科、老年病科、肺病科和中风病科被评为江西省中医临床基层特色专科。能开展中医正骨、推拿、炙疗、火罐、刮痧、三伏贴、雷火炙、热敏灸、穴位注射、中药热奄包等各类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2023年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并争取到省级“两专科一中心”(康复科、骨伤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项目。2024年投入项目资金145万余元购置椎间孔镜及脊柱手术系统、悬吊康复系统等器械,极大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我县大力发展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县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妇幼+中医药特色优势,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煎药室,将中医适宜技术在产科、妇科、儿科、儿保科全面融入,目前能开展中药内服、穴位伏贴、小儿捏脊、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督脉熏蒸等中医药服务,中医诊疗人次逐年提高。二是抓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乡镇卫生院作为承上启下的节点枢纽,是搞好中医工作的关键环节。浮梁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中医馆建设,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了针灸器具、牵引设备、中药薰洗设备、火罐、TDP 神灯、煎药设备等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了中药饮片,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其中瑶里镇卫生院、湘湖镇中心卫生院、三龙镇卫生院、经公桥镇中心卫生院和寿安镇卫生院分别投入30万-50万元资金对中医馆提升改造,全力打造示范中医馆。同时,各乡镇卫生院也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培训,为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发挥了枢纽作用。 三是兜网底,强化村卫生室中医服务基础功能。以创建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活动。近五年来,县、乡两级政府投入资金超过75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卫生计生服务室75家。大力开展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已建设25家中医阁,占村卫生室数的10%,各公有产权的卫生室均配备了火罐、中医治疗包、TDP 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近80%以上的乡村医生能西会中,能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夯实了村卫生计生室在基层中医药工作的网底功能。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中医类民营医院、中医备案诊所,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服务良好的个体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服务供给。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中医药人才。近3年共招聘医学类毕业生54名,其中中医药类8名,占比14.8%。2025年我县分别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医学院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协议各一人,县中医院引进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同时,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还通过招聘市级三甲医院退休中医专家坐诊,开展师带徒活动,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大力推进西学中、中医类别医师全科转岗培训,不断扩大全县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人才队伍规模,在全县培养一批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思维、能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临床诊疗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目前15名临床医师已取得西学中培训结业证书,3人完成中医类别医师全科转岗培训。2024年共有9名临床医师报名参加西学中培训,6人参加中医类别医师全科转岗培训。三是积极做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报名工作。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我县共有50余人参加考核,共有18人取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合格证。市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试中,我县10余人取得传统医学合格证并考取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四是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托中医院成立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以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系列丛书为教材,结合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特点,先后组织了多批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 500余人次。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应用了针灸、理疗、按摩、火罐等中医简便疗法开展中医临床工作,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水平。
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县中医院康复科、骨伤科被列为省级“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专科,已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引进先进设备、硬件提升和业务骨干进修培养。针灸科、中风病科等科室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并持续加大对重点专科的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专科诊疗水平。二是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乡镇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馆,按标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养老机构,提供针灸、推拿、中药调理、治未病等多样化服务。同时严格遵循中医药诊疗规范,加强中药饮片、制剂的监管,规范处方开具与调剂流程,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确保服务安全有效。三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每年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6项以上,并加强对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考核评估,确保推广效果。四是开展治未病服务。县中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为群众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等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充分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和应用方法,为居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比例及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培育,种植规模稳步增长。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5万余亩,主要品种有黄精、白芨、粉防己、前胡、石菖蒲、草珊瑚、艾叶、菊花等。2022年县政府与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签订中药材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着力打造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良种选育和繁育基地,推动浮梁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2024年县政府出台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并拟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以黄精、草珊瑚为主,其他中药材为辅的2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基地,建立产品展销、中医药博物馆、研发中心、培训基地于一体的现代企业。一是县林业局2024年在经公桥、鹅湖、瑶里、江村、湘湖等乡镇指导各农户企业种植中药材约2852亩,主要品种有黄精、草珊瑚、粉防已、前胡、射干等品种。兑现了2023年度中药材基地建设的省级补助资金57.98万元到各建设单位。大力推动我县中药材示范基地“百药谷”基地的建设,加大技术服务工作,举办了两期全县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建立林科院及林业博士站,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2025年下发了2024年林下中药材104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至有关种植户及林业企业。引导有关林业企业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3500余亩,分布在江村、经公桥、王港等乡镇,品种有草珊瑚、黄精、粉防已、掌叶覆盆子、前胡、石菖蒲等。在江村乡规划新建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一处。如景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获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定制药园”(赣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公司目前种植黄精3000亩,草珊瑚1000余亩,白芨100余亩。2024年繁育黄精种苗10亩,白芨种苗20亩,草珊瑚10亩,并与江西农大、江中集团、景德药业 、安徽黄精公司紧密合作,先后带动5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林下种植2000多亩,带动农民增收400多万,带动了当地的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林下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浮梁恒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加工的中药材饮片防己片21560公斤、石菖蒲5600公斤、大血藤15200公斤、藤梨根片21020公斤、虎杖片13000公斤、海金沙35200公斤。辐射农户210多人,公司从业人员12人。营业额2123.6万元。2024年该公司种植了草珊瑚521亩、防己23亩、白芨53亩。辐射带动种植防己152亩,草珊瑚1200多亩。带动就业农户120多人。下一步,我县将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模式,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同时,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
五、弘扬中医药文化
一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每年7月集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推进中医药五进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中医义诊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运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健康养生,不断提高全县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营造全民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发展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已连续2年开展,受到群众广泛好评。2024年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19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累计服务群众2600余人次。2025年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其中温灸体验有50余人参与,葫芦灸体验7人次,小儿推拿10人次,热腌包体验100余人次,中药贴敷300余人体验,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项目体验15余人次,茶饮及药膳体验人数达600余人,发放中药香囊400余份。二是 加强阵地建设。县中医医院建设了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中医药发展历程、中药标本和中医药特色疗法等。同时,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通过在装饰上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设置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室外设立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全力推进了中医药文化在基层传播。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中医药文化宣传专栏,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范围。
感谢您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
附件: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浮梁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9月8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县政府督查室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刘先要
附件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承办单位填写 |
提案者 |
王雪云 |
通讯地址及 |
浮梁县人大常委会 | ||||
提案标题 |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 |||||||
提案编号 |
5 |
办理结果分类 (A、B、C) |
A | |||||
承办单位 |
浮梁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委员填写 |
办理态度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
办理结果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
意见建议:
提案者签名: 年 月 日 |
备注:1.办理结果分类标准:建议、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采纳的,归入“A”类;建议、提案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工作计划将逐步解决或采纳的,归入“B”类;建议、提案所提问题与当前政策有抵触或其他客观原因不能解决的,归入“C”类。2.委员意见建议须本人填写并签名;3.填写完成后,承办单位保留一份存档,一份报县政协提案委,一份报县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