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 > 结果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60025/2022-62172
浮梁县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0-28 来源: 景德镇浮梁县人民政府 访问量:

一季度,在浮梁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确保春节期间“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聚焦“勇争先、走前列”目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实现强劲开局。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6.6%。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排全市第1位。蔬菜产量持续增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增长4.6%;产量4.5万吨,增长4.1%。水产品稳定增长,全县水产品产量增长4.8%。

(二)工业生产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分行业看,23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1.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增长45.3%,增速排全市第1位。

(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6.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8.5%,制造业投资增长4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1%,民间投资增长118.8%。 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8.01万平方米,增长11.3%,增速排全市第1位。

(四)市场消费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增长23.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91亿元,增长22.3%;餐饮收入0.29亿元,增长34.6%。

(五)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2%。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7.96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5.17亿元,增长11.3%。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7元,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6元,增长6.6%,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排全市第2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排位靠后总量排位看,一季度GDP、外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市最后的位次,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处于全市下游水平;增速排位看,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全市下游水平

(二)商贸及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全县限上贸易和规上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商业以传统生活服务型商业为主,业态偏少;服务业发展不均,纳入GDP核算的六大规上服务业还有2个行业是空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一季度为38.6%,比全市低12.6个百分点

(三)市场主体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总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但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企业订单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电价、天然气价格偏高,人工、融资等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发展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

一是牢牢把好产业发展“基本盘”,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产业是经济之本坚持以工业倍增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快构建“3+N”产业体系,打造三大主导产业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实施茶产业复兴行动,加快茶产业园建设,打造完整的茶产业链,做大浮梁茶品牌。全面提升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物流、金融和数字经济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是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着力拉动经济增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紧盯全县106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争分夺秒的状态,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力争实现更多实物工作量。不断加大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增长。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效,以集群化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三是稳稳提升改革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重点推进以晴5G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见效,全力打造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产业赛道。实施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