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60025/2024-07123
浮梁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4-04-01 来源: 浮梁县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浮梁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持续发力,基础农业、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村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长足进步。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荣誉称号。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聚焦农业生产夺丰收。我局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好“稳政策、降成本、防风险”组合拳,千方百计抓生产、夺丰收。2023年度全年粮食作物种植任务42.49万亩,其中早稻1.6万亩、大豆1.9万亩(含昌南新区),粮食总产量任务3.21亿斤。截至目前,完成水稻种植33.97万亩,其中早稻2.36万亩、中稻29.24万亩、晚稻2.37万亩;旱粮种植8.52万亩,其中玉米2.87万亩、薯类1.81万亩、大豆1.9万亩,荞麦0.58万亩,其他旱粮1.36万亩。相比去年,秋杂粮扩种了0.86万亩,主要为大豆、荞麦。早稻亩产达401.65公斤左右,中稻亩产达557.1公斤,同比去年增加10公斤左右。全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120万元、其他种粮补贴1120万元、免费作物种子5.47万斤。蔬菜播种面积60000亩(12万亩次)。瓜果业生产面积2.5万亩。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12万头,牛存栏0.9万头,出栏0.5万头,羊存栏0.72万头,出栏1万头,家禽存笼91万羽,出笼100万羽,肉产品产量13562吨,水产品总量达2542吨。2022年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与省级抽查。2023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于11月上旬前完成施工机械、人工、材料等准备,秋收后立即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工程总量的60%。截至11月初,全县已使用农机补贴资金1032.66万元,占可使用资金的99.57%,受益农户911户,补贴机具数量1169台(套),农机报废补贴资金使用93.87万元。全县2963亩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治理完成1250亩超标粮。防控福寿螺15000亩,铲除加拿大一支黄花36亩。重点流域面源污染项目9月底已基本完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培训班2期,完成野外点位核查、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样、内业样品检测招标等工作,外业调查采样和样品制样任务已完成80%。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兴产业。今年“财农信贷通”信贷计划1.81亿元,目前结余186笔,14084万元。景德镇陆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取得(盒马村)授牌,授牌仪式由省委常委梁桂同志亲临现场见证。截至10月,该公司供货盒马全国5个仓,通过盒马订单农业销售农产品数量90吨,金额18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超亿元龙头企业4家(江西赣森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市官庄米厂、浮梁县湘湖东安粮食加工厂、景德镇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预计新增1家超亿元龙头企业(景德镇市三田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1个(江西浮梁贡茶叶产业化联合体)。浮梁茶入选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2023年,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33.07亿元。新建3个水稻育秧基地,全年5家育秧中心完成早稻、中稻、晚稻播种面积50000余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40万亩次。“村集体经济+服务主体+农户”整村推进托管模式试点扩大至7个村,面积达8600亩。培育高素质农民270人。“三品一标”体系认证企业34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5家,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9家,地理标志2家。已认证品种有65个,新增获证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4个。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于全省排名靠前,评级良好。农业执法全年查办案件18起,共计罚没金额达19万余元。

三是聚焦乡村建设增颜值。新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美丽宜居村庄19个、美丽庭院3010户。“十四五”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的12个样板村方案设计已完成。正积极申报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县。村庄整治建设村点150个,其中省建点80个,自建点70个,项目总进度完成70%,12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开展“四清二改一管护”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共拆除搭建房271间10298平方米,旱厕6791个,各类废弃圈舍128间2322平方米,围墙、残檐断壁5893米,清理村内垃圾4670吨,村内沟渠38公里,村内黑臭水塘17口,畜禽废弃物等农业污染物70余吨。新改(建)户厕3126个、农村改厕示范户建设247户、整村推进行政村10个,新建乡村公厕5个,拆除旱厕6791个,全县旱厕已基本实现清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完工,12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四是聚焦农村改革激活力。全县推广运用积分制的行政村53个,占37.1%;推广运用清单制的行政村76个,占53.1%;推广运用网格化的行政村143个,占100%;推广数字化的行政村5个,占3.5%;建立“村民说事”机制的行政村143个,占100%。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已正式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至10月,全县新注册农民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2家,总数分别为822家和512家。新增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聘任农民合作社辅导员30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预计12月初试运行。已依法查处违规违法建房行为162宗。办理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6.9万宗,占93%。摸排出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17168宗,以村为单位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已妥善处置12017宗,依法清理腾退出“一户多宅”及废旧宅基地263宗。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涉及宅基地7.4万宗,已在“赣服通”上线试运行。今年新增宅改试点140个,其中省点86个、县点54个,每个乡镇至少打造2个宅改“亮点”村庄,目前第一批23个省点已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县级集中打造的6个宅改“亮点村”各具特色、亮点突出。

二、2024年工作计划与打算

2024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提质、增效、服务”三措并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播面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保供。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加快推动三龙粮食产业园和浮东粮食产业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化粮食储备水平。保质保量完成2023年度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进度。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次以上。

二是高水平建成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落实示范区实施方案,推进重点项目做出成效,做好材料归档及示范宣传工作,顺利完成部里验收。以引导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调整为突破口,增强浮梁茶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浮梁茶”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进位升级。加快推进地理标志(浮梁大米)证明商标获取进程。

三是完善农事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浮西农事中心建设,创建智能化育秧工厂、农机展示和维修中心、稻谷烘干中心、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农产品展示中心及外延的智慧农场6个平台。完成飞防作业(水稻、茶叶)28万亩,机烘7万吨,机育、机插3万亩。

四是扎实做好村庄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不定期对各乡镇村庄清洁行动督促检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持续高效开展。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改厕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加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深入贯彻落实《浮梁县“十四五”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和美乡村12个样板村,为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浮梁样板”。

五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持续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扩大水稻、油菜等各类示范片建设,由点连线,逐步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示范,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进度。完成浮梁县重点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验收。

六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蹄疾步稳开展宅基地改革。以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建立系统完备、分工明确、上下联动、运转有序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增值收益分配管理、宅基地规范流转、"两闲"盘活利用等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宅改与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最佳契合点,力求在"宅改+古村落保护利用"上出经验、出成果。持续盘活利用"两闲"资源,鼓励村集体发挥主体作用,发展乡村产业,充分释放改革增值效应。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