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60025/2023-46361
浮梁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及 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3-12-12 来源: 县乡村振兴局 访问量:

浮梁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及

2024年工作打算

2023年以来,浮梁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持之以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确保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截至11月底,全县帮扶对象4066户1081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98户209人,边缘易致贫户164户51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9户80人)。2023年以来共计新增监测对象16户5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9户3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9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全面推进了10个“十三五”省定脱贫村、12个“十四五”省定重点帮扶村、19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和27个县级重点帮扶村的建设工作。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更加健全全面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截至11月,已完成10例防贫保险理赔,共计赔付27.31万元。“两不愁四保障”成果更加巩固教育帮扶实现了全覆盖,做到零辍学。2023年共发放补助资金466万元,受助学生7551人次,发放助学贷款672.4万元,资助政策落实健康帮扶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95%以上,履约100%。继续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县资助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参保13107人,参保率达到100%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待遇按规定落实。安居帮扶落实了危房改造任务66户,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年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20万元;全县自来水普及率86.5%,规模化供水覆盖率69%。重点推进了管网延伸工程、单村供水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城乡供水连接项目,进一步扩大供水覆盖面。兜底保障代缴养老保险4630人(含边缘户),领取待遇3290人,代缴率100%。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221人。全县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62人,全失能77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提补全面落实产业和就业发展推进更加有力产业帮扶方面,产业直补资金237.47万余元。全县五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去重)3412户;全县27个村级光伏电站今年总计发电量242.08万度,产生收益用于公益岗位、村级公益事业68.739万元。项目资金总规模30787.54万元,清查出资产总规模21639.018万元,资产形成率为70.28%就业帮扶方面,全县外出务工4758人,完成118.95%。8家帮扶车间吸纳人数280人。2023年春季全县共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73人40.95万元。累计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贴728人36.4万元。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更加完善全县共选派驻村干部202人(第一书记87人,驻村队员115人),开展干部培训14期1571人次。“十四五”省定重点帮扶村全年项目建设总投入衔接资金2242万。王港乡红色研学获得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优秀乡镇案例,浮梁县高岭中国村获得田园综合体探索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优秀村案例。全县农村卫厕改造摸排户数 63518 户,系统录入率 100%。全县16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开展“三讲一评”活动2期,共评选出典型人物20名;16个乡镇34个“红色加油站”顺利推进。

虽然我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措施,提升成效。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

1.加强思想引领,提升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稳固好,拓展好。

2.强化动态管理,做好动态监测。全面把握监测范围,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加强数据分析,坚持因帮尽帮,应纳尽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3.保持政策稳定,巩固帮扶成果。继续跟踪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推动特殊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并确保各项政策精准到位。

4.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示范典型。按照“作示范、勇争先”要求,依托绿色、红色、古色文化资源禀赋,推进“茶旅”“农旅”“文旅”,打造好荻湾项目和东河流域示范区

5.推进两业发展,加速助力振兴。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培训水平,大力进行后续帮扶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强劲引擎

总之,我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示范,全面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浮梁样板,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