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东北的青山绿水间,浮梁县西湖乡柘坪村这个被茶香浸润的小山村里,有一位特殊的“兵支书”——王高键。这位2008年参与奥运安保、2009年参加国庆阅兵、多次立功受奖的武警退伍军人,2010年退役后秉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以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担当,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强根基,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建引领,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这位有着军旅经历的村支书,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基层党建工作中,让党的旗帜在柘坪村高高飘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培养年轻党员,吸纳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优化班子结构,使柘坪村的党组织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柘坪村,党员不仅是政策的宣传者,更是行动的带头人。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产业振兴谋发展,拓宽致富新路子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要让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发展产业。柘坪村地处山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他带领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茶叶、油茶、中药材等高效益经济作物。2019年,争取项目资金开发48亩高产有机茶园基地。如今,柘坪村的茶叶和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年产值突破2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5年,村里又自筹资金发展林下养鸡项目,计划散养5000只土鸡,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新增收入15万元。
为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他带领村“两委”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3万元跃升至30万元。2022年建成600平方米循环水养殖基地,带动村民增收16万元,2023年新建仓储项目,为该村43户111人创造稳定收入,惠及众多脱贫户。
心系群众办实事,真情服务暖民心
“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村庄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欠佳等问题,王高键多方筹措资金360万元,系统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完成4.5公里村组道路拓宽硬化,实现“户户通”;开展环境整治,改造卫生厕所116座,综合治理河道1200米并安装防护栏杆1000米;完善水利设施,新建及疏通灌溉水渠3000米、排水沟1300米,彻底解决农田灌溉和生活排水难题。同时,新建文化活动中心2个、文化广场2处,打造1400平方米多功能场地,修建1560米机耕道及4座机耕桥,有效解决了群众文化休闲、粮食晾晒、农机作业等实际困难,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他始终心系村里的特殊群体,尤其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生计问题。坚持定期走访困难户,切实落实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针对地处偏远的柘坪村金竹组,他积极推动该组纳入荻湾乡村振兴项目整体规划,通过易地搬迁让村民搬离地质灾害隐患区,不仅彻底解决了住房安全隐患问题,还让群众就医就学等难题得到根本改善。
疫情面前显担当,坚守一线护民安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坚定担当,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军人的铁肩担起责任,党员的初心化作行动。他第一时间组建防控专班,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敲门排查,378名返乡人员的行程在他笔下清晰记录;为了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他创新推出“方言大喇叭”,乡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宣传覆盖率达到100%;核酸检测任务紧迫,他设立党员先锋岗,仅用4小时便高效完成814人采样;考虑到老人出行不便,他又开通“疫苗接种直通车”,237名特殊群体村民在他的接送下安心接种。
为彻底防范疫情风险,他琢磨出“五心”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贴心、放心、齐心。36名志愿者在他的号召下集结,累计服务2800小时,像一团火温暖了整个村庄;面对高风险地区拟返乡人员,他耐心劝返29人,筑牢安全防线;村里红白事,他主动上门劝导,最终5场白事简办、4场喜事延期,减少了聚集风险;隔离村民生活不便,他建立“每日问需”机制,83次代购物资送到家门口。提起他,村民们会竖起大拇指:“王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心里就踏实!”
从军营到乡村,从战士到村支书,王高键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老兵新传”,不仅带领柘坪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服务为民的乡村振兴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更在新的起点上擘画发展蓝图。面对未来,他目光坚定地说:“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继续发扬军人作风,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破。”
编辑:李 潇
校对:蔡慧敏
审核:潘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