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县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切实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支出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以赴保收入,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一是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做好全年收入预案,密切跟踪执行进度,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二是加强财税建设,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财政配套政策等举措,进一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弥补财力缺口。认真研究政策的变化,及时捕捉政策资金等信息,切实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争取转移支付等各类补助资金,增加财政有效投入。四是盘活存量资金,加大财政统筹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硬化预算管理,继续从严控制、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总抓手,提升资金绩效;三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四是运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督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年度财政监督工作,维护财经纪律。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1.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的要求,以省厅“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为依托,构建“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实现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业务上覆盖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体现绩效、内控管理要求;主体上覆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及支付对象;功能上实现上下级财政之间、财政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互相衔接,动态反映,有效控制,及时预警。
2.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等环节与绩效目标管理、跟踪监控、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有机统一;建立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其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3.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方式上的突破,更是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内容。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为契机,在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
(五)突出队伍建设,推进财政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敏感性,坚决把中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作中去,以过硬作风、过硬本领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