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计划:
(一)精抓细管,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咬定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财政总收入增长7.5%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创新征管。一是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依法治税;二是继续建好本区域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台账,强化税收监管,严防跑冒滴漏。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在总部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三是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增加可用财力;四是做好债券置换工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PPP项目建设,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五是支持落实“环保税”征收管理工作。
(二)争资引项,助力社会事业发展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县财政仍然是个“吃饭型”财政,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均需上级财政及相关部门支持。所以我们把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及财力补助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是要做好资金项目争取基础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掌握资金政策、重点投向。另一方面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及乡村、企业衔接,了解需着重解决的具体问题。据此,共同建好项目库,动态管好项目库,使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管好项目。上级财政对重点项目都会进行绩效考评,并按考评给予一定奖惩。所以,管好项目就是争到项目,要切实做到争管并重;三是针对民生扩面提标等刚性支出逐步增长情况,全力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
2.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打造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样本要求,近几年,我县将持续推进“双创双修”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精致县城、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城乡融合和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积极争资、引资、挤资,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财政投入任务。同时,积极作为,管好用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高新技术陶瓷、汽车航空配件、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支持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及生态林业产业发展;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落实结构性减税、扶持小微企业、困难企业减免收费、财源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各项政策。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执行好税收分成激励政策,支持乡镇做大做强。
(三)服务民生,落实惠民政策
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政府对基层运转的保障出台系列措施,这些对我县而言都是利好,县乡财政部门将早部署早谋划,争取上级更多支持。大力开展脱贫攻坚,财政部门作为十大扶贫牵头部门,主动与县扶贫办、乡镇沟通,抓好产业+金融扶贫、脱贫攻坚整村推进、美丽村庄示范点打造等工作,合力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完善县乡财税管理体制,强化基层专项资金管理和基层运保经费保障,确保基层工资、机构运转、维护社会稳定支出。加强预算执行,严格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衡,努力实现均衡支出。
(四)深化改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公务消费网上监管,进一步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二是继续强化财政监督。重点是完成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中侵害群众利益等民生方面资金监督检查。同时按上级要求,开展好相关绩效评价工作;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预算单位预决算、“三公”经费和重大项目公开相关工作;四是以2017年全省一卡通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整改工作为契机,规范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五是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全面清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加快盘活存量资金进度,进一步清理县直部门实有资金账户存量资金,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
(五)从严管理,打造高效廉洁财政队伍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财政八项服务承诺。一是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责任追究办法、考核激励等制度(办法)。重点是按省财政厅内控制度建设方案,完善本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二是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督查机制、落实奖惩规定,督促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三是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牢记宗旨意识,扎实开展帮扶共建活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始终注意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