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收入征管和税源培植,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咬定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坚定信心,创新征管。一是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依法治税;二是继续建好本区域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台账,强化税收监管,严防跑冒滴漏。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巩固现有税源,提高税收贡献率;三是县本级将继续争取国税、地税及上级财政部门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税收征管向浮梁倾斜,做大收入总量;四是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增加可用财力;五是加快土地出让,做好债券置换工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及债务还本付息需要。
(二)积极争资引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县财政仍然是个“吃饭型”财政,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均需上级财政及相关部门支持。所以我们要把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及财力补助作为下步工作重中之重。一是要做好资金项目争取基础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掌握资金政策、重点投向。另一方面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及乡村、企业衔接,了解需着重解决的具体问题。据此,共同建好项目库,动态管好项目库,使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管好项目。上级财政对重点项目都会进行绩效考评,并按考评给予一定奖惩。所以,管好项目就是争到项目,要切实改变过去重争取轻管理的项目管理方式;三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及参加养老保险、乡镇工作补贴及其他民生扩面提标等刚性支出激增情况,全力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2.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项目投资计划,积极争资、引资、挤资,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财政投入任务。同时,积极作为,管好用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支持力度,执行好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好税收分成激励政策,支持企业、乡镇做大做强;二是支持发展生态经济。支持高新技术陶瓷、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及生态林业产业发展;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落实“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扶持微小企业、困难企业减免收费、财源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各项政策。
(三)加快支出进度,落实民生政策
本级及乡镇财政所要根据收入形势,认真测算财力,确保民生政策落实、机构运转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刚性支出需要。严格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衡,努力实现均衡支出。一是确保工资(含增资、公车补贴等)、机构运转、维护社会稳定支出;二是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加快资金拨付。做好基础工作,督促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尽快形成实际支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2017年将全面实施公务消费网上监管,财政部门将努力做好宣传、指导、监督工作;二是继续强化财政监督。重点是完成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民生方面资金检查监督工作。同时开展好相关绩效评价工作;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重点是做好预算单位预决算、“三公”经费和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公开相关工作;四是完成好省、市重点检查及自查自纠发现的涉农、民生资金管理使用问题的整改工作;五是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全面清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加快盘活存量资金进度,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
(五)着力财政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服务形象
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财政八项服务承诺。一是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责任追究办法、考核激励等制度(办法)。重点是按省财政厅内控制度建设方案,抓好本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二是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督查作风机制、落实奖惩规定,督促干部养成自觉遵守制度好习惯;三是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帮扶共建活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廉政建设。始终注意加强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岗位间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机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