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龙镇 > 政策文件及解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60025/2024-24875
《三龙镇美丽乡镇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9-22 来源: 浮梁县三龙镇 访问量:

关于印发《三龙美丽乡镇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部署要求,接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镇,根据《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工作方案》、《景德镇市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2022年1月24日

三龙镇党政办公室    20221月24印发  

三龙美丽乡镇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部署要求,接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镇,根据《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工作方案》、《景德镇市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乡镇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改善乡镇环境,提高乡镇服务农民的功能,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功能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让镇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幸福家园,努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品乡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助推乡村振兴和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避免大拆大建。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行政村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条件,按照基础类、提升类、示范类3个类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行政村建设目标任务,立足实际,把准问题,对症下药,补齐功能设施的短板,突出村居特色,不搞千一面。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和超标准、超规模建设。通过拆、改、整做到貌整洁有序,干净卫生。全力保障全镇市政和公共服务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条件的行政村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

——持续推进,标本兼治。既要抓住当前主要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短期见效,更要坚持建管用并重,加强源头管控,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力求常态长效。

(三)工作目标

行政村为对象,以镇政府驻地为重点,兼顾周边村庄,将不在城区的工矿区纳入镇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实施以一深化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村居功能与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到2023年,全所有脏、乱、差的现象基本解决,干净整洁有序,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面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环境美”

1.实施垃圾污水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整治主次道、大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房前屋后、公园广场、车站码头、建筑工地、学校周边和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健全日常保洁机制,加大重点区域保洁力度;合理配置垃圾箱、垃圾转运等收运设施;推进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全镇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完善镇镇区及周边村生活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污水管网入户收集,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排查整治生活污水直排、乱排等情况;提升镇区生活污水实现“零直排”责任单位:住建办、城管队、农业农村办、环保所、各村(居)委会等】

2.统筹推进卫生乡镇创建行动。加强卫生组织管理、卫生教育、环境保护和卫生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卫健办、各村(居)委会】

3.实施水体清洁专项攻坚行动。加强乡镇的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保洁,保持水面、岸边干净清洁。逐步恢复池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定期开展清淤疏浚。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河长制,村河长履职尽责。对河湖水系的治理可向周边村庄延伸,切实做到水清湖(河)美。责任单位:管站、农业农村、环保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4. 实施道乱占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清理国省道、农村公路及镇区道路沿线店铺非法占道经营、占道违建、占道晒谷物、占道堆物等,整治拆除道路沿线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确保道路畅通。整治并消除非法占道施工、铺设管道和挖掘道路等破坏道路行为。整治客货运车辆非法占道停车,消除马路车站,引导货车从镇区边缘通过。责任单位:三龙派出所、交管站、城管中队、应急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5.实施车乱开专项整治攻坚行动。科学设置并完善交通护栏、信号灯、标识、标牌、标线等设施和标志,道路路灯、安全护栏、监控等附属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加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重点整治车辆乱开乱停乱放、车辆和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车辆违反规定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严禁无牌非机动车上路行驶。责任单位:三龙派出所、洪源交警中队、交管站、城管中队、应急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6.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加大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力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擅自设立的集贸市场及市场秩序脏乱差等现象,加大整治改造力度,经营设施分类分区,有安全出入口和通道,房屋质量、卫生、给排水、通风、消防等满足要求合理划定街道摊贩设置点,加强联合执法,规范经营秩序,合理划定临时疏导点,规范出店经营。责任单位:招商办应急所城管中队村建办、国土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7.实施乱搭乱建、违法建筑专项拆除整治攻坚行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清理和拆除房前屋后、背街小巷乱搭乱建的非法简易附属用房,依法依规拆除和回收空心房、危旧房,基本消除违法建筑,重点整治占用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严重影响乡镇入口、重要节点、道路两侧景观的违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建立日常管控机制,严格执行建房规划许可制度,逐步推行农村建筑工匠养管理制度,杜绝无序建房。【责任单位:国土所城管中队共同牵头指导,村建办新村办、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8.实施线乱拉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按照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的要求,清理废弃线缆,整治户外架空线违章乱架行为,归并整理杂乱无序线缆,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加强电网升级改造,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供电网络。弱电管线原则上入管入盒。所有镇区实现千兆光纤网络、5G移动网全覆盖,鼓励积极推进燃气管道入户。责任单位:信访办城管中队农技站村建办、各村(居)委会等

9.实施沿街立面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清理和规范设置沿街防盗窗、遮阳檐篷、空调室外机、卷闸门等设施和门牌、广告牌匾、灯箱标识等指示标牌,门店招牌一店一牌、整齐美观,路牌、站牌统一制作设置,公益性宣传标语设置规范、美观。拆除更换残缺损坏的户外广告,根治牛皮癣小广告,清理乱贴乱涂,保持沿街及两侧立面整洁美观。加强老旧小区提档整治,改善居住环境。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城管中队】

(二)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实现“生活美”

1.道路交通设施。全镇推进路网建设,完善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强化管养维护,修补破损路面,提高路面完好率。镇主干道应铺设沥青,提高人行道透水铺装和道路绿化水平,将无障碍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道路建设系统。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路划一批、开放一批公共停车场,基础类乡镇应基本满足停车需求,停车管理规范,至少一个停车场建有充电桩。责任单位:城管中队村建办交管站三龙派出所、应急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2.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含集中办事窗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功能,做到乡村和城镇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因地制宜建设邻里中心,集合医疗、养老、文化、健身、邮政、零售、餐饮、维修等各项服务功能。责任单位: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办社保所城管中队国土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

3.医疗卫生设施。医院建设规模、标准符合《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按照镇域人口总数合理计算床位和建设规模,同时配备防保站或公共卫生科等设施,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镇。示范类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业推荐标准水平。【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卫健办

4.教育设施。普及学前教育,确保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适当考虑周边村庄就近入园。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建设,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建设规模、标准达到省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推进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中小学校

5.养老设施。面向镇区及周边乡村,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基础类和建有一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养老院。责任单位:民政办、国土所、各村(居)委会、部门

6.文体设施。鼓励利用街头绿地、闲置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建设文体设施。有一个综合文化站,推进数字化建设,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科普讲座等功能;至少要建有一个室外公共标准灯光篮球场。建设健身广场,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乓球台、羽毛球网柱、室外健身路径等器材,并可结合中小学校或单独建设足球场。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中小学校共同牵头指导,文化站国土所等部门

7.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健全旅游标识设施。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国土所等部门

8.农村生产服务设施。合理设置农村生产物资供应网点、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网点和快递网点等。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和技术指导配套服务设施;有农业机械销售和维修点。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农技站,新村办等部门

9.绿化照明设施。镇应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实施植树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行动,多植乔木和乡土、彩色树种,做好庭院绿化、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合理配备路灯设施,实现照明达标。要通过系统设计,把各类自然、人文、生态、农业景观等资源串点成线,形成集绿化、文化、活化、美化”一体的休闲观光绿道,进行必要的美化亮化。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城管中队林工站文化站等部门】

10.防灾减灾设施。根据本区域主要灾害风险隐患和国家、省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各类灾害工程防御措施;合理设置应急避灾场所、通道和物资储备站点。要综合运用生态技术,增强雨洪管理能力;要建有乡镇灾害事故预警信息传播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和省有关要求规划消防救援队站建设用地,设置消防救援队站,配备基本消防通信设备和消防装备设施,合理设置取水点、消火栓、消防宣传阵地等。【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应急所消防救援队、水管站国土所村建办等部门】

(三)全面提升镇区品质,实现“人文美”

1.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要实现应保尽保。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整体保护镇格局、街巷肌理、传统风貌、街巷系统和空间尺度,留住乡愁记忆。鼓励改造利用老厂房老设施,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演艺会展等功能,植入商贸、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村建办文化站国土所等部门】

2.塑造特色风貌。注重保护和延续乡镇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镇的历史文化及周边山林水系,挖掘乡镇的地域特色,注重显山露水、塑造田园风光。挖掘和传承镇的文化基因,依好当地资源、用好当地材料、体现当地文化、讲好当地故事,真正把当地的文化基因、历史脉络、风格肌理梳理出来,打造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美丽乡镇。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国土所,村建办文化站等部门】

3.加强环境设计。全镇要做好民居风貌提升改造,加强对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色彩的引导和控制,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要对重要街区、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开展项目设计,展现浓郁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塑造网红打卡景点。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国土所,村建办文化站等部门

(四)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治理美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政务服务平台等与乡镇管理相关的资源。逐步推进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承担乡(镇)综合执法管理任务。以雪亮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镇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推行实施街长制,由镇干部或工作人员任街长,聘任本街德高望重的群众作为副街长。对落实门前责任制、卫生保洁、规范经营、红白喜事、宠物管理等落实情况进行动态巡查,解决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性问题。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城管中队便民服务中心国土所村建办派出所镇纪委、文化站等部门配合

2.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发动并引导村(居)民经常性开展镇区整治和建设活动,使镇区环境从“点”“面”、从“面”“里”得到全面改善。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城管中队、农技站、新村办村建办等部门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深入人心。利用本地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居民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基础,开展文明村、文明镇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文化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直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开展专项行动,形成工作合力。政府定期研究本地区美丽乡镇建设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出台实施方案,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制定差别化目标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推进

(二)落实经费保障。政府是乡镇建设发展经费的筹措主体,要建立以为主、省市奖补的经费保障机制。市级每年对当年参与全省美丽乡镇建设的乡镇进行考核;镇级政府对考核类型中排名靠前的进行表扬。政府有关部门要将符合本系统项目资金支持方向的村(居)委会补短板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各村(居)委会要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更多向美丽乡镇建设工作倾斜,可通过符合法律法规的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创新乡镇建设发展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三)用足土地政策。县政府将加大乡镇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各乡镇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指标在保障拆旧地块农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应主要用于镇村联动、新农村建设等。乡镇现有的存量划拨用地,符合规划和相关规定的,依法经县政府批准,可转为经营性用地。

(四)强化督查指导。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不定期督查和中期评估。考核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美丽乡镇建设行动的服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建立领导对口联系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五)加强宣传发动。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融媒体等多种载体,积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宣传,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学习,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和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