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镇位于浮梁县东部,北接兴田乡,南交婺源赋春镇和大鄣山乡,东邻瑶里镇,西连臧湾乡和湘湖镇,距景德镇市区40公里,距浮梁县城32公里,是三乡镇合并乡镇(鹅湖、天宝、金竹)。地域面积209万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村级场,总人口2.92万。
先后荣获江西省首批百强中心镇、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入选2021年度江西省级卫生乡镇名单、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2023年数字乡村综合应用示范类乡镇、数字农业农村十大优秀案例之一。界田村是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自然环境:地域总面积20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1万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山林面积18.7万亩,林业资源丰富。辖域系丘陵地区,东面系三花尖余脉,地势较高;北面是轿顶山;中间的鹅湖、桥溪多为平地;西南地势逐渐平缓。从瑶里白石塔发源的东河,由东向西流经境内,通往浮梁镇汇入昌江,是历史上浮梁东乡的河道运输线路。镇域内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7座,山塘185座。
地名沿革:鹅湖镇因驻地于鹅湖而得名。1949年前属浮梁县第三区所辖,1949年后属浮梁县第二区。1954年成立了18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5个高级社。1958年将臧湾垦殖场的臧湾、马家、仓下村划入,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又将臧湾、马家、仓下村划出,改名为鹅湖人民公社。1966年复改为红旗人民公社。1968年将金竹山、天宝两社并入,复称鹅湖人民公社。1975年又将金竹山、天宝两社划出,仍称鹅湖人民公社。1980年属鹅湖区。1984年更名鹅湖滩乡。1989年撤乡建镇,更名鹅湖镇,2002年,金竹山乡、天保乡并入鹅湖镇。2003年,南泊、查坑、东埠、高岭等村委会划出归瑶里镇管辖。
历史文化:鹅湖镇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名人、汉代长沙王吴芮及其大将梅娟的故里,是以推行“经界法”均平税赋的南宋名臣李椿年的家乡,有在浮梁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由李椿年所创建的宋代“新田书院”,还有在近现代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的“东山书院”,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基地且仍在烧制的“天宝龙窑”,有千年古寺——皇山寺遗址……。鹅湖镇红色氛围浓烈,有打响了浮梁武装起义第一枪的“小源暴动”旧址,有激励了数代人的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地,有曾被毛泽东评价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开国大将徐海东的祖籍地;还有在1929年10月大革命时期所创建的浮梁东部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浮梁县东乡区委及区委书记吴严邃烈士。
基础设施:辖区内主要企事业单位有市场监督分局、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单位;有两所中学(鹅湖中学、天保学校)和两所完小,两个大型卫生院(鹅湖人民医院、新林医院)。有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农贸市场、华达超市。
旅游景点:全市首个A1类通用机场“浮梁通用机场”、海拔560米起飞“景德镇滑翔伞基地”、国家4A级景区高岭·中国村、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曹村村、古村落楚岗长寿村、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基地“天宝龙窑”、天宝红军纪念广场、打响浮梁武装起义第一枪“小源暴动”旧址。